“中国味道”的韧性生长丨当厨房遇上AI 你品尝过机器人炒的宫保鸡丁吗?
AI日报(dointy.com)北京4月28日消息(记者赵巍)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去餐馆吃饭,不少消费者体验过AI语音点餐、AI机器人送餐,但是“AI大厨”炒的菜,你尝过吗?
在中国人的厨房哲学里,“现炒”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文化的传承。“锅气”这种听起来有些玄乎的评价指标曾让很多人认为中餐很难实现标准化。不过现在,不管是炒菜、炸鸡块、摊煎饼、包包子,还是经典名菜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对AI餐饮机器人来说都已经不在话下。机器人参与后厨掌勺,给餐饮行业带来的转变受到广泛关注。上海出现的第一家AI社区餐厅的消费者初体验满意度就很高。
目前,“AI厨师”的功能正在进一步拓展。有些AI餐饮机器人不仅能烹饪美食,还能承担食材准备、洗菜切菜、包装菜肴等全流程任务。乡村基董事长李红认为,炒菜机器人等智能厨具的使用是趋势,更是市场刚需。她说:“不能说(炒菜机器人)颠覆了传统,它的工艺其实是一样的。我们十几年前就在研究机器人(炒菜),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我们是顺从趋势的。”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65.7%的被调研企业把数字化纳入发展规划,AI在餐饮业中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快乐小羊副总裁杨欧说,数字赋能让“时尚”“高科技”和“美味”同时成为海外中餐门店的标签。他谈道:“中国已经培养了这些技术力量,帮助我们建立更符合中餐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海外的劳动力成本非常高,我们很多汤都是要现熬的,工序复杂,对人工的要求较高。现在我们也在研发一些智能设备,比如智能的熬汤机、智能的炒菜机,来减缓后厨劳动力的压力,可以很好地降低海外的用工成本,实行标准化。这些科技力量对于企业去海外拓展是非常好的助力。”
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餐饮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及智能设备研发与应用;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其中把消费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重点引导和鼓励方向。
“AI厨师”进军厨房,给传统餐饮从业人员带来哪些影响?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院长李想认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能够创造新的岗位类型,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对厨师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李想说 : “人工智能时代首先会取代的10个工种,谁都想象不到其中有一个工种是厨师,前面加了几个字——‘快餐’厨师。未来供应链+智能装备+数字化管理的大环境下,餐饮人才分为三类: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我们现在正在向人工智能个性化的厨房逐渐发展,融合人工智能的餐饮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