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展开全部内容 ▾

AI暗战,开始盯上“朋友圈”

作者:AI日报时间:2025-04-30 阅读数:101 +人阅读

虽未正式入局,但Sam 多次暗示“AI社交化”是必然趋势,他也在社交平台上提到,自己正在开发AI社交网络。

AI暗战,开始盯上“朋友圈”

面对AI原生应用全面“社交化”的趋势,也有用户留言提问“这些产品模式看着都差不多,为什么越做越往传统互联网方向”。

事实上,AI原生应用的C端商业化之所以备受挑战,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平台虽然依托于全新的AI技术打造产品,但却没有脱离传统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比如付费订阅、搜索广告等,新旧结合反而让AI商业化变得难以驾驭。

但对于大模型公司来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并非不想打造颠覆性的产品,而是必须循序渐进。

以AI社交为例,此前已有不少初创公司开发了虚拟人机对话产品,覆盖了二次元、陪伴、学习等场景,但至今仍未有真正破圈的产品。这是因为AI社交产品的应用场景还不够高频,导致消费者使用黏性不足

背靠海量用户,拥有高频使用场景的大厂们,自然也不愿意“舍近求远”,既然社交是离用户最近的流量入口,那就回归社交网络的本质,让“AI好友”提供更多内容素材,通过真实用户的转发、分享,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和社交关系链的拓展。

想象一下,当AI好友不仅能帮你出谋划策,还能一键生成朋友圈文案,未来甚至能替你参与群聊互动,它就不再是“外挂”,而是社交生态的一部分,这正是微信、豆包、Kimi争夺的下一块高地。

02 元宝承接13亿“朋友”

在这场AI社交圈大战中,元宝和豆包占据着天然优势,前者依托微信的13亿用户,后者扎根抖音的8亿日活。相较之下,Kimi不仅需要从零开始构建社区生态,且其作为一个大语言模型,在生图玩梗方面也不具备优势。

难怪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表示,所有AI应用的壁垒都在AI之外,必须干苦活累活才能建立壁垒。

只是,当AI肉搏战开始杀入社区,恐怕其他平台“累死累活”也未必能攻破微信的生态壁垒,毕竟微信生态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AI与社交深度融合的未来。

近日,微信悄悄升级功能,手机端将支持个人公众号一键发布,再加上此前公众号对短图文内容的不断升级,如今的公众号已经变得“更短更轻”。

除此以外,微信视频号也早就给用户提供了单独发布图文的按钮;“问一问”功能也承接了微信的搜索需求。

除了内容生态,去年视频号小店正式升级为微信小店,“微信小店带货者”已能够在视频号、公众号、服务号等微信生态内进行全域带货,实现全域流量运营。

从这些举动来看,微信正在将视频、图文内容重新整合,大有成为“小绿书”的趋势,不过“小绿书”并非只是一种产品形态,而是一种产品生态。

而其背后更深层的逻辑,是微信正在模糊旗下不同产品的边界。腾讯总裁刘炽平曾表示,其希望利用微信内的所有力量来源,建立一个更大、更有意义、上限更高的电商生态系统。同样,微信未来也能调用这些力量,建立一个更庞大的社交生态。

而AI则是串联起这些内容和场景的“神经中枢”,能够更真实地融入到用户日常生活中,同时绕开必须下载APP的使用规则,在不知不觉中帮助用户培养起新的使用习惯

在社交领域,微信已经与用户习惯深度绑定,物理上“更靠近”用户,因此其进入“内容社交化”阶段也会更流畅自然。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表示,“微信的终极目标是连接一切”。如果朝着这一目标进发,AI在微信生态内的角色还将有更多想象空间。

以微信去年推出的“送礼物”功能作为参考,未来其可以通过熟人社交这一链路,借助AI智能体的“动手能力”,将购物、出行、娱乐、工作等更多场景连接起来,并交由“AI好友”来干活,推动AI发展向下一阶段的跃迁。

但在此之前,“AI好友”要真正融入用户的朋友圈,也并非一件易事。微信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一旦变成人与AI的社交,整个产品逻辑都需要重新调整

如数据隐私、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会否形成数据茧房等,还有人与AI的互动模式也需要重新设计,并不仅仅是加一个对话框的问题。

03 AI圈用户留存战的终局

尽管AI原生应用闯入社交圈的目标非常明确,但社交本身并非一门可以快速变现的生意,当中需要摸索的门道还有许多。

Meta的曾一夜爆红,却因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留不住用户而迅速降温;(现X)即便坐拥数亿用户,仍在商业化路上磕磕绊绊。

主流社交平台尚且如此,对AI平台而言,社交化更像是一场“以时间换空间”的持久战,因此大厂们更倾向通过社交触点降低获客成本,再靠生态粘性延长用户生命周期。

元宝或许对投流的“苦与甜”最有感知,其今年一季度的投流费用高达14亿元,3月的投流费用更高达11亿元。

不过,尽管元宝的DAU在今年2-3月增长了20倍,可随着豆包再度加大投放,元宝刚捂暖的下载榜冠军位置也易位了。

AI暗战,开始盯上“朋友圈”

大模型企业也很清楚,不能依靠“无限子弹”来维持用户规模。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元宝未来不会单纯依靠投流来获得用户,而是会让元宝与腾讯现有的产品进行有机联动。

同样,抖音推出“AI好友”也存了引流的想法,比如用户想要通过“AI好友”实现拍题答疑、AI生图等功能时,就会被要求下载或打开豆包APP。

无论是AI原生应用实现技术和功能的迭代,还是朝着AI与社交融合的方向发展,这都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大模型企业也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而在自家生态圈内引流,其性价比要比投流高得多

而且,通过“AI好友”引流的用户,其黏性也会更高。“AI好友”会常驻用户的好友列表,其打开率将能大幅提高,内容还会在生态圈内二次传播,相当于让用户化身推广大使,进一步增加AI原生应用的曝光度

AI原生应用布局社交圈仍处在初级阶段,要成功扎根在朋友圈将会是长坡厚雪的事情,未来也可能会分化出不同路径:

微信、抖音依赖强大的生态护城河,可能会通过A串联起更多商业场景;Kimi则可能深耕技术,用更强大的生成能力吸引专业用户;夸克、百度则有望成为用户得心应手的工具,覆盖更多细分应用场景。

但无论哪条路,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人”。最终的赢家,或许不是最先起跑的那个,而是最能读懂人心的那个。AI社交化的大幕刚刚拉开,最终哪条路径能通往商业化,大厂们还需要验证。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应用
查看更多